Static Oneplus 不可控制论

2012/04/27 - by Oneplus • 毕业

有关毕业选择的一些想法


前一阵,在36kr上看到一篇文章,讲创业团队如何招到优秀的工程师。思路是用智力的复合回报率作为代价。解释开来,就是创业过程可以给工程师提供更大的成长空间和更多的成长机会。使得工程师在创业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知识。而这一提升是在大公司工作所不能提供的。

实际,在我完成在百度的实习工作回到学校后,曾经这样考虑过读研究生这个问题。对于未来两年中的一天,我可以用它去实习并获得150元的实习补助和20元的餐食补助[1];也可以用它去多学一点东西,做可以提升自己的工作。当然,也可以什么都不做,躺下睡觉就好了。这种想法直接导致我去考虑,我今天所做的,于我自己,是否值170元。

其实,在学校的时光也可以带入到上面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其实也是在不断地用可以赚的钱(或者潜在可以赚到的钱)去与自我价值进行着交易。当然,本科期间,这种交易并不明显。一方面,高中毕业后,读大学的同学往往很少有机会去考虑不读书去赚钱的问题;一方面,国内的劳动结构并没给高中生留出太舒服的工作空间;再一方面,本本主义还是在国人心中还是挺有市场的。不过到了大学毕业季,这种交易,就一下子变得显然。每位毕业生都要面对就业和深造的选择。不论选择哪种,都要以牺牲另一种为代价。

当然,了解到这种交易的存在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每每想到每天18小时处于非睡眠状态,又要拿1个小时看别人玩游戏。5%的时间,也就是8块5毛钱都交给大气层了,我就觉得很羞愧,慌忙去自习室自习去了。[2]

除了所谓的教育意义,我想讨论的更关键的问题是有关毕业选择的问题。要不要读研究生,为什么读研究生。实际上这个问题我和很多人讨论过,他们大多获得保研资格,同时又有大公司的实习经历,工作读研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几个典型的观点是“本科学得还是不够,研究生再多学点”,“有研究生学历好找工作,好升职”,“既然能读研就读呗”。第二种和第三种观点其实是完全正确的,一个是不是所有人都想或都会成为工程师,机关国企里面学历还是很看重的。另一个是在没有想好要做出什么样的毕业选择时,再给自己两到三年时间也不是坏事情。不过,个人更赞同第一种,因为这算是从拿钱换成长的视角考虑问题。再一个,也比较符合自己对于自己专心做技术的期望。另外,我再贡献一个观点,就是“工作很无聊,你的努力劳动永远不会得到应有报酬”,前一半是我的体会,后一半paul graham在黑客与画家中提到过。

再多谈一点,就是说,如果毕业选择了研究生这一项,几个非常弱的tips:

  • 尽量在实验室的工作中尝试新技术而减少使用相同的技术做重复劳动,因为工作后有太多的机会去进行重复劳动,但学习新技术的机会却不会很多。
  • 尽量学习基础的,底层的,造轮子的技术,因为这些技术在工作时都是直接抓来开源工具改改就用的。
  • 另外一点假大空的就是学习如何科学地分析问题,设计解法。因为工作中,有些问题的解法未必科学或者不是十分科学。

深夜有感,胡言乱语几句送与我的三年级的同学们,错误较多,不必较真。


P勒个S

  1. 如果工作,每天赚得要比这多一些。
  2. 这处的建模非常粗糙,有太多不合理的地方,意会即可,不必深究。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